8

【字作櫱03】鱉溪 好山好水好環境

2023-01-14

文/鍾雨恩

富里有機耕作密度堪稱全台之冠,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從民國93年開始,在富里推動新興有機聚落,永豐、豐南為重點村落,不僅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切入,給予安全健康的好米。更從友善耕作方式開始,從護溪隊成立、整治工法的改變及建立平台會議,無不是透過更多的角度切入,讓更多人關注這個溪流。更成功透過募資平台,納入公民參與,讓更多人一起來守護這條溪流。

鱉溪-富里的母親河

鱉溪是富里的母親河,也是秀姑巒溪的源頭之一,是其上游的支流,名稱叫作鱉溪。富里米都經由這條水源孕育而生,全長16.91公里的美麗曲流。這條以「鱉」為名的河川,發源於海岸山脈的最高峰-麻荖漏山,一路流經花蓮富里的豐南村、永豐村及富里村。這條溪流近年也透過公、私部門的合作下,集眾人之力共同復育的溪流。

說到這條鱉溪,生態豐富,居民回憶起過去水源豐沛,魚蝦和鱉更是經常可見。但近年確實屢屢發生乾旱情形,對於東部儲水不易的情形,更會影響到農民耕作情形。所以從一開始的2公頃的水稻示範田,居民開始執行「還地於河」、「還石於河」、「還魚於河」、「還水於河」、「省水工程」,逐步將河流的樣貌找回。

有機友善與環境永續

位在鱉溪流域的永豐、豐南社區的夥伴從護溪隊的籌組開始,這幾年還配合試驗單位做有機、友善的監測計畫,試圖透過這樣的實驗證明,有機友善的耕作方式能促使生物多樣化。我們常常說富里好山、好水、好土壤,在這個區段有豐富的麥飯石礦區,也有純淨的水源,更富含有機質成分高的黑黏土。富里山青水秀,沒有工業污染,橫跨在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之間,豐富的地質景觀也造就這段溪流美麗的景緻。除此之外,日夜溫差大,造就稻米就在這彷彿三溫暖的環境之下孕育成長,更別具一番風味。天賜糧源基地也依偎在這條河流旁,近年我們責無旁貸,除了協助加工生產即將問世的「鱉溪米」外,我們也積極透過「食農教育」讓大家更了解有機友善耕作的價值。

過去在傳統工程治理的思維下,鱉溪棲地的改變、河相的變遷,加上人類的農業活動行為,甚至是食補的問題等,這條溪流已經不再常見鱉。當社區的夥伴動員起來,串連了豐南、永豐的居民,也在東華大學李光中老師的推動下,讓鱉溪有了新頭銜-鱉溪地質公園。這裡地貌豐富、多元的人文背景及保有原始的自然景觀,加上社區居民共同的努力,讓鱉溪賦予了新的生命。

里山精神

話說從前,豐南以吉哈拉艾的案例申請「文化自然景觀」,同時也讓溪裡的「哈拉HARA」(日本禿頭鯊)慢慢復育後,找回人與河的距離。現在也期待工程的整治,拆除攔沙壩後,讓「中華鱉」回到上游棲息,營造更好的環境,生物、生態就會回來,讓鱉溪更名副其實。未來的目標更希望鱉溪可以回歸到更為自然的樣貌,農友及社區居民自發性的行動,透過護溪隊的巡守、環境教育、生態調查,並以更友善的方式從事農業生產,讓「共好」的精神能更在這條流域被看見,這也是里山倡議最重要的精神及價值- 找回人與土地的連結。



註:「鱉溪地質公園」於2021 年加入台灣地質公園網絡(地方政府尚未公告,但已加入地質公園網絡),位於海岸山脈西側、花蓮縣南界,因鱉溪地質公園以具地景多樣性及族群多元性,並符合維持永續地景保育的策略,透過各種方法的連結,讓維護地景、保育等工作變成社區大家的啟動引擎。



>>本文收錄在 字作櫱 Nie’s Paper No.03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