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

【字作櫱02】不為富里而來卻因富里留下——莊惟傑

2022-09-10

文/林佩儀   攝影/翁啟原


本名莊惟傑的阿傑,先是在富里買了地,在台北努力工作賺錢兩年後,才搬下來。來到阿傑位於石牌半山腰的祕密花園,坐在他親手搭建的戶外廚房,品嘗他和女友自製的康普茶,聽著移居故事。

幾年前在台北從事科技業的阿傑,漸漸厭倦都市的繁忙與高壓競爭,促使他離職,踏上了長途旅行。過程中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,在不同價值觀的交流碰撞中,發現原來人生可以更加單純、更貼近土地。移居的想法在心中扎根,渴望能過著依靠種植自給自足的生活。


「但不管種什麼都需要時間,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買地再說!」

初到富里時為了謀生,他當民宿管家、做文旦批發、參加農會的「富里農業技術團」。一次嚴重的腰傷,體會到從事農業的辛勞,以及要打造理想家園有多麼不容易。對阿傑而言,這是個蠻有趣的轉變。從最初有許多理想上的堅持,例如土地要親手整理、也不想要有電線桿等等。但受傷之後,發現還是需要有部分的妥協,像是從不使用電器到開始使用二手的冰箱。「如果到時候上帝計算我的碳排放量,希望是比較少一點的。」讓舊物件重獲新生,是他現在可以接受的生活。


「一開始,不是為了富里來的,而是因為找地才知道富里。」

喜歡衝浪的阿傑,其實一開始是想要住在東部海邊,無奈濱海的地價太貴。阿傑北從花蓮吉安、南到屏東恆春都去過。最後在房仲的介紹下,他來到富里。才發現這裡其實要泡溫泉、去海邊或爬山,都很方便。轉念一想,反認為住在花東邊界,兩邊都可以去,其實很不錯呢!


「富里另一個讓我喜歡的理由是,這裡是一個容易被遺忘的地方。」

花東縱谷的主要交通幹道台9線並沒有經過富里市區,需要特別彎進來,才能看見富里街上的日常,所以常常被忽略。「我就喜歡這種,有點不被人家知道的地方。」雖然台灣很多這樣的偏鄉,但富里相對來說交通便利,滿足阿傑對生活的想像。

移居三年,說起富里最喜歡的人事物,他毫不猶豫的說:「當然是陳媽媽煮的晚餐。」原來剛到富里時,因為到鎮上的咖啡店「鳳成商號」借用網路,認識了陳宣帆和陳律遠兄弟檔。後來,他不時受邀到去兄弟檔家經營的民宿「邊界花東」吃晚餐,很快地感受到富里人的親切。

「我也喜歡車站前的洗衣亭,那是真的有在使用,不是為了被保留而保留的地方。」很多婆婆媽媽會來洗衣服、洗花生、洗被子,是聊八卦的社交場所,是充滿人與人連結的地方。而且他發現,在富里只要會講台語,很多事情都很好商量,而如果會講客語,更是讓人覺得一家親。對阿傑來說,富里雖然不是一開始心中理想生活的首選之地,但他卻在這裡感受到的各種經歷,都成為他朝向未來藍圖前進的養分。



>>本文收錄在 字作櫱 Nie’s Paper No.02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