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

【字作櫱01】一期一會,富里見

2022-01-28

文/何韋毅

何韋毅/漫遊者文化主編

週五19:00下班,趕往松山火車站,跳上20:12的普悠瑪,一路搖晃三個多小時,繞過台灣北端與東部,在精神即將渙散前,23:41抵達富里車站。

那晚,富里的老朋友通常會在火車抵達前聚集在出口,等著把各自的親友領回家,場面熱鬧得就像過年一樣。這些聚攏在富里的人,可能是志工,也可能是旅人。但總之,都與隔天即將到來的「穀稻秋聲」有關。而我在出了車站以後,會信步到鳳成商號樓上,那裡有個幾乎要刻上我名字的房間,是我每次來到富里的安身之所。

我依稀記得是二O一六年的那個春天,跟著媒體團來到富里,兩天一夜的行程來去匆匆,印象沒特別深刻,但總覺得,應該要再來一趟的。

於是,當時還在旅遊雜誌工作的我,真的規劃了一個專題,在幾個月後帶著攝影師來到富里,上山下地採訪拍照,去了吉拉米代、黑暗部落,也見識了價值不菲的藍寶石收藏……可我隱隱覺得,這塊土地應該還有更值得體驗的事情。於是工作結束後,我決定多待一晚,入住號稱富里W HOTEL的「邊界。花東」,想讓自己放慢轉速,不用開車趕場,也不用忙著發問與作筆記。

鄉下的夜晚挺清閒的,沒什麼事做的我,跟著宣帆一起在「鳳成商號」(當時還不是咖啡店)幫忙包米、閒聊。我不是很確定宣帆怎麼看待我這個包米包到一半,還會突然衝出門抓寶可夢的客人,但我確定的是,我挺自在的。

我也不是很確定宣帆或陳媽媽有沒有對我說過:「把這裡當成你的家」,但大概是從陳媽媽匆匆包了個便當要我帶在火車上吃,我便自顧自的認定:他們真的都是這樣想的。此後,我每年的充電之旅,從花蓮市往南推進,變成了富里。

鄉村裡的人際網絡有個特色,那就是緊密。認識了宣帆,很難不認識富里983的大夥人,還有好多因為富里而牽起緣分的新朋友,總之,緣分就這樣轉啊轉繞啊繞的,我成了「韋哥」,也成了「穀稻秋聲」的志工。這些年過去,用浮誇一點的說法,若是那年沒能來到富里充充電,或是十一月初沒能來忙個兩天,那個年度的KPI,大概就不算是達標了吧!

二〇二一是特別辛苦的一年,雖然疫情攪局,但我們終究還是平安的在「穀稻秋聲」裡相聚了。今年的活動一如既往地順利搬演,圓滿落幕,但我在工作人員身上,感受到了一種不同於以往的狀態。

往常兩天的活動結束後,除了開心慶祝,通常可以隱約感覺工作人員多少帶著一些急待抒發的情緒或躁動。但今年很特別,哪怕前置作業時間極短,而且第一次採用收費制,卻都能明顯感受到一種游刃有餘和餘裕,我想,那應該就是團隊前些年練的功,打的底,慢慢展現出默契與火候來了。

算一算,「穀稻秋聲」辦了七年,養一個孩子的話,如今也都上小學了。看著核心工作人員增加不少生力軍,每年參與的志工和遊客越來越多,更出現了頗具指標的表演團體與合作單位,那種感觸,大概就有點類似:「轉眼孩子都長這麼大了,還養得這麼好呢!」最重要的是,哪怕自己已經參加了四、五場「穀稻秋聲」,總還是會忍不住對著舞台後方的美人山與海岸山脈驚嘆:「真的找不到幾個地方的音樂節,能比得上這裡了吧!」那也是為什麼我連著兩年擔任小編時,都挑了美人山和舞台的大景,作為活動當天的第一篇文章配圖。

有時候我會想,為什麼以前走訪過許多地方,獨獨就是想一直回到富里?答案也不難猜,就是這塊土地上的這些人,努力餵食我們的陳媽媽,溫暖又總是傻呵呵笑的宣帆,個性沉著大器又貼心的雨恩,滿場飛又刀子嘴豆腐心的佩茹,還有讓人好氣又好笑、一隻嘴胡蕊蕊的旻宗……

在免不了看了許多人情世故的生命階段,我由衷珍惜這群在富里的朋友,還能讓我體驗到人情裡近乎純粹的本質;也謝謝這群朋友,在我每次踏上這塊土地時,都感受到他們用溫暖穩當的接住了自己。 其他朋友一定也這樣覺得。因為,來到富里,就像回家!

>>本文收錄在 字作櫱 Nie’s Paper No.01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