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

【字作櫱01】富里第二個故鄉-認識失散多年的「姊妹」

2022-01-24

文/劉欣萍. 編輯/林佩儀

劉欣萍/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研究生

最初是榖稻秋聲的第二年,2016年我大三的時候,開始參與一期一會的榖稻秋聲音樂節,不知不覺今年榖稻秋聲也舉辦第七屆了!

每當有人問我怎麼會知道富里這個地方,回想起來也是上天奇妙的安排。升上大學的那個暑假,在單車環島之後,我開始對台灣各個角落充滿好奇與驚嘆,也期待能走入每個鄉鎮一探究竟。大一的時候隨著社團服務隊來到花蓮富里舉辦義診、衛教還有育樂營。那時候甚至因為雜貨店老闆娘的熱情介紹,竟然有機會走進還沒整理過的瑞舞丹大戲院。但真正讓富里成為我第二個家鄉,其實是因為一段在蘭嶼的緣份。那時候先認識小美姊,是富里綠禾農家佩茹姊的研究所室友,因為被小美姊誤認是我從沒見過的佩茹姊,所以決定到富里去拜訪這位聽說跟我長得很像的姊姊。

每次講起這段故事大家都覺得很不可思議,畢竟這個故事中,人與人的網絡還有相遇地點也牽太遠了吧!而我仍記得那時初次走進綠禾農家,佩茹姊馬上先熱情款待一杯自家釀的獨門飲品。然後自然而然的,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,在廚房看著佩茹姊一邊準備晚餐、一邊HANDLE三個小孩、又一邊和我分享榖稻秋聲。聊著聊著,就這麼簽下11月第一週週末要來當志工的約定。也因為我跟佩茹姊長得比各自的親生姊妹長得還像,都綁著馬尾,戴著有框的眼鏡,時不時就有人誤會我們兩個的關係。我們倆就像失散多年的姊妹,許多時候都讓親朋好友認錯人,以為跟佩茹打招呼,結果那個人是一臉狐疑的欣萍。和佩茹姊相認之後,就把如家人般的情意持續維繫著!每年榖稻秋聲志工名單,連報名都不用報名,一定會有一個專屬我的位子(專屬苦工XD)。

我想,富里黏人的不只是那讓人放鬆、舒緩緊張和壓力的美景,而是那把自 己當成是自家人的連結,很有默契地把彼此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。像是穀稻秋聲的火車訂票大戰,有時在忙碌之中忘記訂火車票,或是搶票過程中永遠無法戰勝的台鐵系統,正覺得沮喪的時候,突然訊息就會傳來一張截圖:已經幫你訂好囉!回富里很難買車票,要離開富里的時候也是。每次到了預定時間要離開時,這些好友們總是會說晚點還有班次,我來幫你看還有沒有票,然後很神奇的,我也真的把回台北的火車班次一次次的延後(要不要讓人走啊!)。也深深記得有一次,疫情前和一群富里友人們去爬台東的嘉明湖,那時候大家一句話說:「你下山後要住誰家?」因為這些朋友家裡剛好都有民宿可以選擇,那是一種把你當自己人,歡迎你回家的感覺。

雖然因為工作的關係,無法長時間居住生活在富里,但只要回家了,家人就會熱情的迎接你!像我這種在外努力的遊子我也等著大家一聲令下集合,再次前往花東山區或是嘉明湖、瓦拉米集合啦!

說真的,我很喜歡花東那打開家門就能看到海岸山脈、中央山脈還有太平洋美景的壯麗,也喜歡許多返鄉青年、開拓勇青們,在資本主義社會下保有對自己理想生活態度的堅持,這都是在我目前生活的大台北都會區較為缺乏的。雖然在都會區擁有較多的學習資源與工作機會,但每次走進台灣各個大大小小的街道店內和老闆們聊聊後,很多想像之外的事其實都有機會發生的,只是自己如何做選擇。回到家鄉或是搬到所謂的偏鄉居住,這樣的生活絕對不會是如表面般容易,但生活在這個快速變動的社會,也要相信生活方式不再只有單一的選擇。所以,很推薦大家來到富里,來富里不只是來參加榖稻秋聲音樂節,也可以走進在地店家促進消費,老闆們有時間的話,說不定還能分享許多生活經歷的給大家唷!

對我而言,家人在哪,家就在哪,或許就是我現在還留在台北的原因。但也期盼未來或許有一天,在自己找到另外一半也組成自己的家庭後會移居花東,創造屬於自己工作、家庭與休閒平衡的生活樣貌~

>>本文收錄在 字作櫱 Nie’s Paper No.01期